主页 > 论文降重资讯 > 引频和下载的关联度与优劣势辨析

引频和下载的关联度与优劣势辨析

admin 论文降重资讯 2021年01月12日




科技的传承与推广是科技期刊的两大任务,因此,无论是办刊人还是期刊管理机构都十分关注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关注度.经学界的共同探讨并不断完善,把影响因子当作考量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已在业界达成了共识.由于影响因子与论文的总被引频次(下简称“引频”)成正比,故论文的引频成为办刊人十分关注的话题,相关研究成果比比皆是[1,2,3,4,5,6].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当今中国知网(CNKI)对引文的下载也都进行了即时的统计,发现对刚发表的论文而言,下载频次能较为快速、及时地反映论文的影响力.因此,学界对把下载指标同样用作评价论文的学术影响力已无异议.但是,在两大指标同时可作为评价学术论文影响力的时候,哪个更好?或者什么时候用哪个更好?评价的结果是否一致?以及它们的联系程度如何等等都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万锦堃等[7]认为:论文的下载与引用是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论文在网上被下载,体现了论文的社会价值,应该作为衡量论文水平的一个外部评估指标;庞景安[8]认为,总下载频次和下载影响因子在数量上远远大于总被引频次,但二者在总体趋势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张小强[9]的研究也证明了期刊的总下载与总被引频次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且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但是,也有不少学者[10,11,12,13]发现,在论文发表的初期,下载与引频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是最高下载与最高引频的吻合度较低(只有20%[11]).

为了进一步搞清楚下载与引频的关联性及各自的优劣势,给期刊以更加客观公正的评价,从多个指标出发,从不同侧面来衡量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关注度,同时看看引频与下载在什么时候的关联度为最大?各自的适用范围如何?各自的优势劣势如何?等等,笔者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实例考证了8家全国知名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引频与下载情况,以CNKI公布的数据为依据,对它们于2012—2016年5年的引频与下载情况进行了分期刊逐年统计,发现结果与预想较为一致.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了引频与下载两大指标的同一度、差异度、各自的优劣势,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等等.现呈上管见,以飨同行.

1关联性分析

1.1同一度

无论是引频还是下载,都是为考量学术论文的学术影响力而产生的,它们的终级目标是一致的.首先,引频是出现较早的衡量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它已经与影响因子一起深入人心,并得到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图书情报研究机构的认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当网上打印、下载次数增多后,人们渐渐认识到引频只是论文被读者阅读后能对新论文构成佐证的“文后参考文献”的统计,只占读者已参阅文献量的很少一部分.读者为形成自己的新作,阅读的文献远不止文后标引的这部分,这些被阅读过却又没被标引出来的文献最后也成为读者形成新作的知识起点,它与被标引过的文献一样,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传承与推广的作用,依然完成了它帮助下一篇学术论文去实现历史及文化价值的科学使命.在学界研究中,下载虽然较引频迟些时候推出,但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对这个指标的认知度如同“雨后春笋”般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快速地得到学者的认可.文献计量学者也已把下载与引频放在一起,作为衡量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两大指标,因为它也能体现论文的学术影响力与被关注程度.就某种意义上理解,若把引频看作衡量论文的影响“深度”,那么下载可看作衡量学术论文的影响“广度”,它们都具有科学价值及社会价值.并且从时间维度上看,下载是引用的前奏,引用是下载的延续,它们相辅相成,终极目标一致.文献[14]对此作出过阐述,并被相关的期刊论文统计所证实,明确提出具体时间为2年,可以用当年下载的数量来预测2年后的引用频次.持相同观点的国内研究者也不在少数.

笔者认为,二者同是衡量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它们从不同侧面描述学术论文的被关注情况及在学界造成的学术冲击力,彼此应该是相关的,而且是正相关.考核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都是正方向,尤其是长期来看,这个方向应该是高度一致的.这也可由笔者对全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相关统计数据得到佐证[11].

1.2差异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同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或者统计源出发进行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其中也不乏有些关于两大指标不甚相关的结论,或者单篇文章的相关性较差,等等.笔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我们统计时没有考虑到两个指标的时序,下载是即时更新,被阅读后就能进入统计系统,而引用是读者进行下载后,经过阅读消化,而后形成新的知识点时才作出的标引.显然,从时序上看,引频明显带有滞后性,况且具体到某一篇论文时,下载的数据在当年就能体现,但引频却需要一段时间,有些研究是一年,有些研究是几年,甚至十几年.文献[7]对出版即年进行统计,发现下载频次是引文频次的46倍,多的甚至达到279倍.说明论文刚正式出版时,下载与引用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尽管长期情况来看,单篇论文的下载与引频出现正相关的趋势[15],但这个“长期”时间需要多久,恐怕因期刊而异,笔者对8家师范大学的学报进行过研究,发现这个时间为3年,故对这8家期刊而言,前3年内它们没有显示出真正的相关性.那么对其他期刊而言,这个时间的长短是多少?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因此,在论文出版的前几年,还是让两大指标保持各自的独立性为好.

由以上分析可看出,下载与引频的差异度主要表现为:首先,目标不同,下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而引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佐证;第二,内涵不同,下载是外部需求,而引频是新作的内部需求;第三,时间不同,下载往往是文章刚发表就有统计,是即时的,是新作的开端,而引频往往是后人成文后对前文的引用,是新作的结尾;第四,依赖性不同,下载可能是众多阅读材料的一种,它与新作之间的联系可能比较疏远,而引频则与新作之间有紧密的联系,有些成为新作的内容,有些甚至是穿透整个新作;第五,数值不同,对任何文章而言,下载的绝对值往往远远大于引频,有些是几百倍,尤其是刚出版的文章,它们的差异性就更明显了.

引频和下载的关联度与优劣势辨析

综上,由于要求不同,用途不同,以及能拿到数据的时间不同等,造成引频与下载两大指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引频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有些因为新作成文时间较长,有些因为出版周期较长,这些均影响到引频的统计),所以,在各种统计时,应明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评估目标,是考虑影响的深度?还是考虑影响的广度?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评估指标.

2优劣势分析

2.1引频的优劣势

优势:无疑,引用是计算影响因子的前提,直到目前,影响因子仍然是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考核评价个人业绩及职称晋升时无可代替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客观性、连续性与传承性,科研工作者都必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展开自己的研究,因此,引频能够从学术成果的内容形式上考量其学术价值.主要优势有:1)关联度大.常规下被引用的学术论文肯定与作者的研究相关,而且参照已经被公认的客观真理,作者引用该文献的目的,或说明自己是在原有文献的基础有所突破和创新,或采用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论点,以增加论文的说服力和科学性.2)有效性好.在没有被泛化的时候,学术论文的引频大小的确能考量该论文内在的学术价值,也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优势,单篇论文的引频常常被学界用作评价其学术价值的指标,期刊的引频还常常被图书馆用作订阅时的参考依据.

劣势:随着引频作为衡量学术价值的重要指标而得到广泛使用后,对该指标的应用也越来越泛化,于是各种扭曲的使用方法应运而生,主要有:1)过于泛化.随着人们对该指标的认可与依赖,以及各种利益的驱使,各种人为干扰的引用方法随处可见,有些甚至把不相关的文献也作为自己的引用文献而标注,什么“友情引”“利益引”“名著引”等等.2)无法排除反引.反引是引频中一种最特殊的情况,有些文献为了突显本研究的学术价值,始终与原文献进行比较,甚至带有批判的笔墨,在目前这种统计方法下是无法剔除的,这是引频的先天缺陷,也是它的最典型的劣势.

由于引频中各种引用情况的存在,尤其是一些不健康的引用方法,已严重影响了引频指标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有些甚至越来越妖魔化了,与我们的初衷渐行渐远.

2.2下载的优劣势

下载是科研的开始,文章的被下载,至少说明有读者在关注,这首先是办刊人的第一目标.下载量越大,说明关注的人越多.笔者在做相关的研究时发现,文章发表后下载量特别巨大的论文作者多半是该领域的领军人物,期刊发表了这样的文章,其实已经收到了“强大冲击力”这样的效果,但影响是否深远还得看后续的引用情况.

优势:自下载概念被提出以来,下载的指标一直与引频的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学术论文的内部质量与外部质量而备受研究者关注.在此,笔者认为,下载的的优势有以下几个:1)即时性.文章只要发表,读者就可从网上下载论文,统计者就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数据,看看该文章在学界的瞬时反映如何.一般来讲,有特别重大创新价值的成果会在短时间内在同行间得到扩散与传播.2)客观性.下载的优势往往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下载,这种需求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借鉴,并可以排除因各种利害关系驱动的下载.

劣势:尽管下载指标具有时间上的即时性和选择目标上的客观性,但它也有自身的劣势:1)过于笼统.读者下载文章的目的只是对文章有一定的兴趣和关注度,至于这篇文章有多少的参考价值暂时没有定论,文章的被下载只能说明这篇文章的外部质量评价得到了认可.2)学术关联度不明.文章的被下载是读者为自己知识体系的完善而储备,消化后转化为自己的新知识体系,进行研究后若干年撰写出新的科研论文,最终这篇文章与原下载的文献之间有多大的关系无法衡量.

3两大指标各自的适用范围

两大指标有各自的优劣势,故在选用指标时就看我们需要考量的着重点是什么,如果只关注论文的被关注度,那么选择下载这个指标比较合适,它代表了被关注的广度,换句话说,它代表论文发表后产生的冲击力有多大.尤其是一些热门话题,在论文刚发表的瞬间就会有大量的读者(有可能成为作者)进行下载,在最短的时间内下载量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峰,因为所有的同行都期盼着新成果的问世,不管它是否有参考价值,下载是阅读的前提.所以,在论文发表的前期,下载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指标.而这个时段内,引频还没有产生,还需要作者进行消化、吸收,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在研究成果出来后方可检索到被引用的情况,况且这个时间内,引频的数量太小,区分度太低,无力承担评价学术价值这样的重要任务.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更多的相关成果问世后,读者在众多的成果中进行挑选,找到一些能为自己论文提供佐证的成果,这时,被引的成果就与新成果之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它的作用真正达到了被参考、被引用、被佐证的目的.这种被选为“参考文献”的学术论文一定是新成果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那么,它的学术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时引频这个指标就更有科学价值了.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切忌采用一个指标管到底的粗糙办法.因为各个期刊的刊期不同,有月刊、双月刊、季刊之别,势必造成出版周期上的差异,一些出版周期较长的期刊,比如许多师范大学的学报,刚出版前2年的引用数据非常小,有些甚至没有被引用,根本分不出彼此的大小,笔者亦已在文献[11]中作了详细的分析(在此不赘述).因此,在2年内评价这部分期刊的学术价值时,不妨选择下载作为主要指标.相反,对一些出版周期较短的期刊,或者比较热门的学科,比如《计算机科学》,它是月刊,出版周期短,学科的发展速度也较快,在文章发表后2年内,被引情况的数据表现也较好,对于这类期刊,可以考虑直接用引频来评价其学术价值更显公正与客观.相反,对于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老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学等,它们的学科发展已经摆脱了“短平快”的节奏,迎来了相对平稳的周期,短时间内不会有特别大的下载量,对于此类期刊,用引频来考量其学术质量就显得比较合情合理.

4小结

引频与下载是衡量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的两大指标,它们从不同侧面评价了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的深度与广度,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但又彼此独立,且在时间上有一定的顺延性质,即在论文发表后的不同时间内,两个指标各自的优劣势是显现的.因此,建议学界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学术评价时,适当考虑优势指标的比例,以达到客观、公正地评价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的目的.



标签: